50名八路与9名日寇拼刺刀被打倒一片杨成武建议:每班配长矛

时间: 2024-01-21 07:49:52 |   作者: 预涂膜系列 1

  1938年的某个深夜,夜幕笼罩着村庄,显得格外静谧,而在村头的小屋中,昏黄的灯光下聚集着一群战士,他们有的低着头沉默,有的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还有的聚在一起围着几张图纸交流。

  “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士兵个人素质上,我们50个人拼不过9个人,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一个小战士微垂着头显得有些丧气。

  听闻这句话,其余几位战士们也无措的搓着手掌,显得极为愧疚,屋内的气氛顿时有些颓废,只剩下火苗跳跃传来微小的爆裂声。

  “懂得总结是好事,证明很上进嘛,但是凡事别先急着自责,自身或许有原因,但是也可能是武器的加持还不够。”

  中年男子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图纸:“我决定在每个班里都配一把长矛,我们把拼刺武器改装一下,再看结果。”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而我军的拼刺武器和技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极大的突破。

  喜欢下厨房的人都清楚,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仅仅是一把刀,就有无数种形态和用途,菜刀刀身宽,开刃较为锋利,适合切菜剔骨,而水果刀身形较小,相对菜刀来说钝一点,更方便对瓜果做处理。还有很多厨房刀具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

  而刀,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军事方面,例如军刀、刺刀、匕首等冷兵器,都是由刀起源发展而来的,在近身搏斗中,刀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仅极具技巧性,同时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给敌人致命一击,方便实用,所以成为各国在军事训练上必不可少的项目。

  早在部落时代,我国祖先就开始在真实的生活中找寻适合作为兵器的东西,据考古发现,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已经发现了锋利兵器的妙用,例如弓箭,虽然当时的箭头是用木制和藤制的,但是将它无限的削尖,也能够达到一击毙命的效果。

  而到了13世纪,管制刀具更多的则是以辅助的身份出现在兵器谱上,当时中国最早发明出了火枪,而后流传到欧洲,火枪一进入欧洲就获得极大的追捧,也让无数西方国家开始对其做改造和运用。

  所以在1849年德国创造的铜制手炮的前端就使用了火枪,而最点睛的则是火枪手旁边配的长矛手,不仅帮助掩护炮兵和火枪手,同时也可以辅助杀敌。

  而为了更好的使用火枪,保证火枪手安全,每个火枪手也必备刀剑等冷兵器以供自保,所以刀具在战争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冷兵器最早的发源。

  而在抗日战争中,刺刀也是很常见的武器,多用于白刃格斗,而日军很看重刺刀训练,因为日军本身的士兵数量不多,所以使用刺刀既能够达到以少胜多的目标同时也充满杀人的快感,是非常残忍的。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有一个版块这样记录到:“日本军队经常三个人为一队,以活人为靶子进行刺刀训练。”

  而在台儿庄战役中,有一本笔记上记录着这样的话语:“当时有七个人对两名日本士兵进行了包围,但是这两人背靠背,使用刺刀刺死了这七位战士,然后成功突围。”

  因此能够准确的看出,想要在战斗中获得胜利,和士兵素质固然重要,但是也少不了冷兵器的加持,所以意识到刺刀重要性的八路军战士们也开始做训练,但是却屡次碰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延伸下来讲,中国士兵和刺刀也算老乡了,刀剑发源于中国又盛行于中国,本该使用的比任何人都要好,但是却在白刃战中占不到任何优势。

  首先是国民军方面,当时的蒋介石比较信任外国的“手榴弹加机关枪”,所以对于刺刀的运用并不很上心,而当时的国民军虽然军饷较为充足,但是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也没办法保证一直都会有先进武器的购入,子弹也总会有打光的一天,所以当迫不得已要进行肉搏战时,国民军根本不占优势。

  当时的日本军队对国民军的刺刀水平讥讽万分,他们表示从国民军队端枪的举动就足以看出其在白刃战方面的拙劣以及疏于训练,其实力根本不值一提。

  而我军相比较国民军而言,是非常擅长白刃战的,因为我军的军需设备在当时是非常匮乏的,刀具就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要武器,但是我军对刀枪的使用仅限于上阵杀敌而不是专精于此。

  同时也有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处于战争的我国物质资源匮乏,长期的闭关锁国导致舶来文化无法入关,武器非常落后,而我军当时负责游击,不常打正面战场,所以很多军需设备的军饷都是紧着国民军先来,就导致了物资供给不足,士兵体质跟不上的情况。而当时的日本,虽说是小国家,但是对于中国的国土觊觎良久,所以准备的非常充分,早期的日本军队蛮横非常,虽然个子不高,但是充足的营养使其体力充沛,当瘦弱的八路军遇上矮壮的侵略者,若不是极具精神力以及毅力,根本没办法取胜。

  其次,军事方面的人才稀缺导致武器质量和工艺水准跟不上,当时的中国兵工厂擅长制造子弹,对刺刀没什么太大的研究,而日本有自己的制刀产业,一片小小的刺刀有十几道不同的工序,从弧度、用料以及装配度都有着极大的讲究,而这些我国根本就没有深入研究过。

  据说当时,毛主席通过彭雪枫向阎锡山索要军需:10000把刺刀,但是在阎锡山回复的军需设备中只提供了50万发子弹,对刺刀则是只字未提。

  而从更多的资料中显示,国共双方的刺刀流通的巅峰数量仅有2600把,所以在近身搏斗中,我军只可以使用大刀或者肉搏,这大幅度的降低了我国的战争效率和成功率。

  老乡虽然见了老乡,但是泪汪汪的原因则令人唏嘘不已。但是我军一向积极勇敢,在意识到这个情况之后,并没有太过气馁,而是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一个事情。

  1938年,邓华带领了一个营的兵力突袭怀柔县的一个日军教导团,当时的日军正三三两两的分散着吃饭,警惕性非常低,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为了这次突袭,邓华和战士们也准备了很久,看见日军如此放松更觉得机会难得,于是下令全力进攻,但是出乎邓华预料的是,本来以为很快就能攻打下来的战斗足足花了四个小时,最后歼灭日军108人,但是我军受伤92人,死亡50人,也是不小的损失。

  战争结束之后,邓华回顾战场,讲述了我军不足之处:“本来使用刺刀和大刀一直是我军的强项,但是实在是想不到,日军虽然三三两两分散下来,但是刺刀技术非常精湛,我方战士一上前就被刺倒,毫无优势。”

  而李水清也表示,这次带上战场的都是参加过数次战役的老兵,和日军比刺刀尚有不足,更何况第一次上战场的小士兵,更是有些无法招架。

  杨成武听到这里也回忆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军50名战士将9名日军进行了包围,本来以为占着人多的优势可以将这些日军一举歼灭,没想到这9名日军三三为一组,排成“品”字形对阵,使用刺刀进行了反击,互相掩护。我军一向前就被刺倒一片,最后就当敌人即将冲出重围之时,我方士兵放出排枪,才将其歼灭。

  回顾完战役的士兵和将军们陷入了沉默,杨成武又表示:“我刀的质量也不是非常好,刀头与刀柄容易受损折断,无法二次利用,在战场上换明显也是不可能的。”

  这时,杨成武说:“我建议每个班配一把长矛,带短刀的干部可以每个人拿一根,在战争中应该会非常有效力。”

  而杨成武的这个建议在初步试验时候也被合理的利用了起来,同时除了长矛,我军也尝试使用红缨枪,红缨枪枪头下的红缨能隔绝血液,不置于滑手,同时红缨枪的枪柄较长,士兵使用的时候更有安全感,而红缨枪更有利的地方在于它更容易一击毙命,与大刀相比没多余的动作,不会露出太多破绽。

  然而红缨枪也只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假如没有白刃战的话,红缨枪在战场上就毫无用处,而且红缨枪比较长,虽能拉远距离提升安全感,但是非常容易被砍断,一旦被砍断就与赤手空拳无异,所以当日军逐渐发现红缨枪的破绽之后,便再也不恐惧了。

  到头来,刺刀就是刺刀,别的冷兵器不好代替,想要打好白刃战,就要从基本开始打起。

  在武器上进行了无数改造之后,将士们发现武器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战术打法,所以在每次战斗中,只要有白刃战,在于日军交手的过程中,他们都会把日军的队形和战斗方法记下来,以供回去研究。

  我军自从开始重视拼刺技术之后,就以日军为师,学习怎么样铸刀和如何拼刺,每天没有战事的时候,一群人就聚在训练场上练习拼刺,讨论队形,与日军的拼刺技巧不同,由于我刀数量有限,所以更重视合作和配合,就这样,我军迅速的拉短与日军的拼刺差距。

  随着我军的拼刺技术越来越精湛,在战场上也逐渐找回了优势,很多战士胜利归来都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今天在战场上是如何运用刺刀刺杀敌人的,在一次又一次实战中继续积累拼刺经验,整体情况呈现向上的趋势。

  与此同时,日军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国家比较小,地方也不大,原本以为几个月就能攻克下来的中国,却因为中国人的坚强和的无畏迟迟未能如愿,国内也逐渐开始哀声哉道。

  由于士兵数量不足,日军开始在各岗各业征兵入伍,著名影视片段《弹棉花》中的日军将领就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员,所以他对战争和屠杀也没有很大的兴趣,只是顾着听音乐。

  与此同时,日军也会征集年轻的男子入伍,他们大多是娃娃兵,在此之前与战争根本没什么关系,被应征入伍后更是想着怎么样才能回家,一时间军心涣散,士兵素质也大打折扣。

  反观我军,随着抗战的如火如荼,大家逐渐看见了胜利的曙光,开始更进一步的全民抗日,上到八十岁老翁,下到仅有几岁的放牛娃,都为抗战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提供粮食和帮忙送信。

  更有甚者,例如小林宽澄,作为日本和尚世家,被强制应征入伍,因为抗拒战争和屠杀,小林宽澄在看见的所作所为后,倒戈加入了一起抗战,共同维护和平。

  可以说后期的是和平所向和人心所向,在加上武器的精良和拼刺短板的改善,让中国军队在大规模白刃战中也不再落于下风,屡次获胜。

  而我军也在多次战役中运用刺刀,一击毙命敌军许多重要的将领,不单单是老士兵拥有这种熟练的拼刺技术,新兵同样当仁不让。同时军中也出现了很多拼刺能手,让拼刺不再是我军的绊脚石。

  直到现在,拼刺技术在部队日常训练中依旧重要,同时也包括近身搏斗和棍术,随着进一步的改良和发展,这些技术已趋于成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像我们伟大的党,曾经也在拼刺技术上有所不足,只有勇敢的正视它,积极的去寻求解决办法,才能补齐短板,使整体呈进步趋势。